原理1:系統根源
傳統安全管理的思維模式是:事故可能是不安全的行為和狀態所導致的,找到一個最直接的因素或某種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態,作為事故發生的原因,然后糾正不安全行為的行為或消除這個不安全的狀態,沒有進一步尋找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源。
事故多中原因理論提出,我們不僅僅要分析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的狀態,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或系統原因)。
“系統原因”原理認為,不要將獲得的所有信息僅歸結為某個單獨的直接因素,而是要拓寬我們的視野,考慮導致事故的系統原因。因此,每個事故都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改善改善安全管理的窗口,通過它我們可以觀察和分析整個管理系統和我們的管理程序。
把事故、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的狀態看作系統不正常、系統缺陷的征兆。以識別不安全行為、狀態和事故為起點,研究為什么這個行為和事故會發生,為什么這種狀態會存在。應用這個原理,我們將要重新確定事故的調查程序,即針對任何一個事故,不管是重大事故,還是小事故,都盡可能地識別出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最終消除管理體系的缺陷,消除和整改系統缺陷是為了從根本上改進管理系統,而不僅為了尋找某個人的錯誤。
【案例:手指傷害】
直接原因:沒有穿戴防護手套。
然而,這種糾正措施僅僅解決了表面的問題,并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其結果是:類似的事情可能在明天還會發生在其他地方的員工身上。
根本原因:沒有安排培訓、缺乏安全作業標準或是缺乏有效的監控措施等系統缺陷。
只有找到事故的根源所在,才可以長期有效地預防與減少事故的發生。
原理2:風險管理
衡量風險的要素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所造成的后果嚴重程度。通過分析事故的發生頻率和事故的嚴重程度,可以對風險進行評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進而管理、降低或消除風險。
另一方面,傳統的安全管理方法側重于控制事故發生的頻率來減少事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在某些方面、狀況下是可以評估的、預測和控制的。
這個原理強調,在某些條件下可以通過評估預測可能發生的事故及其嚴重程度,通過降低事故的嚴重性來減低風險,預防控制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而不僅僅通過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來減少損失。
例如,在下列作業活動或作業環境中,存在的風險比常規作業的風險要大,必須執行更有效的控制措施來識別危害、控制和降低風險。
原理3:“安全第一”新概念
該原理是最重要的安全原理之一。它重申了安全與生產質量、成本和人事同等重要的思想,進一步把企業管理應用到了安全管理的領域。
“安全第一” 新概念
“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和其他的業務職能同等重要,是現代企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之一”。
企業應該如何如同對待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生產和員工關系一樣重視安全。管理層必須對安全管理作出承諾,并努力實現。
雖然我們習慣使用“安全第一”這個詞,但是,有時很難平衡,特別是在日常的作業活動過程中。現場主管們為了實現生產目標或及時完成某個項目,容易忽略安全問題。我們總期望管理人員能權衡好風險與利益之間的關系。
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來支撐,“安全第一”往往就是一空話!
會議不能保證安全第一,領導的講話不能保證安全第一,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可以執行的可以操作的安全管理機制。
“安全和其他業務職能同等重要”的觀念可能容易為生產工具監督、維修監督和其他人員所接受。
什么時候安全第一?“當其他任何事情(如生產進度、質量或費用控制)與安全出現矛盾時,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
原理4:績效與責任
幾乎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會重視上級領導分配任務與責任,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某個人沒有被指定負責某項工作,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會承擔與此項工作相關的責任。
但是,他卻會關注管理層對其所衡量和強調的工作績效:生產、質量、成本或管理層近期所施壓的任何一項其他的任務。因此,如果企業針對所有主管人員制定了明確的崗位責任、安全績效標準和績效管理的程序,必須激勵各級管理人員努力貫徹實施,以求履行安全職責和實現起安全安全的績效目標。
“誰主管,誰負責”,安全必須是主管負責人的責任。
管理層應該通過設置安全目標、計劃、組織和管理機制引導安全工作,明確各級主管人員的安全責任,并且賦予他們的相應的權力。在這里“主管”這一詞不僅指現場監督的管理人員,包括從現場班組長到企業高層的各級管理人員。
有些企業在明確績效與責任、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時候,卻將安全責任制變成推卸責任的工具!在推行績效與責任的時候,應該明確各級人員的職責和任務,而不是安全指標的分解。
企業的安全責任管理機制,可以以多種形式體現出來,例如:
l 公司管理績效評估系統中寶庫包括安全指標(不僅僅是事故指標,還包括行動指標等);
l 制定明確、切合實際、可以衡量的各級安全管理行動目標;
l 有公司高層幾安全管理人員參與的安全委員會定期評估管理的人員的安全績效。
原理5:安全管理職能
安全管理專業人員的核心任務是尋找導致事故發生的管理系統出了什么問題?如何尋找?
這個原理引導安全專業管理人員注意安全管理的系統性,而不僅僅是安全行為和狀態。通過分析管理系統來確定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安全管理專業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提問,來分析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1.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針是什么?
2. 公司安全管理部門的只能是什么?
3.公司是如何管理安全的?
4.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如何確定?
5.如何衡量安全管理的績效?使用什么指標?
6.怎樣選聘員工?
7.怎樣培訓?
8.如何激勵?
9.如何激勵管理者?
原理6:起因控制
每次事件(事故)都與人為的失誤(不安全行為)有關,而且在不安全行為的背后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可以被識別、分類和進行深入的分析。管理者可以采取很多行動來降低不安全行為的發生的可能性,來避免事故的發生,而不是僅僅限于對人的教育和強制執行上。
我們知道,事故的結果是人員的傷害、設備的損壞、環境的破壞或其他形式的經濟損失,事故是安全管理系統的缺陷和人為失誤的綜合結果。
系統缺陷包括了傳統安全管理可能包含的因素,例如:
公司沒有明確的安全方針?如果,是什么?
如何界定崗位安全責任制?
安全管理過程中是否明確誰有什么樣的權力?
誰對事故承擔責任?如何承擔?
如何進行安全績效考核?
應該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安全檢查?是否對員工提供足夠的培訓?
是否制定了明確具體的操作程序?
應用什么樣的安全標準?
保存什么樣的記錄?如何應用這些記錄?
我們的應急響應程序是什么?
原理7:環境與行為
原理7是原理6的拓展和延伸。該原理認為,當人產生不安全行為時,他們不是啞吧,不是白癡,不是不小心,不是需要糾正行為的小孩子;不安全行為是有管理系統形成的不良“環境”所造成的。在這樣的文化氣氛、行為習慣、設備條件或者管理系統存在缺陷的環境,產生不安全行為是完全合理和正常的。
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改變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環境,從而減少或小區不安全的行為。
原理8:三個子系統
隨著安全科學的發展,發展安全管理系統也越來越完善。傳統的安全管理只涉及了物的條件控制,如:給沙輪機安裝防護設施:隨后,在安全管理中考慮了管理程序,并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和作業程序,使得事故率進一步降低;但是,無論是物的條件控制,還是安全管理體系,依然不能徹底地降低事故的發生。
現代安全管理在傳統安全管理側重于物的條件控制和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更注重員工的安全行為、意識、心理狀態以及行為環境。期望從根本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減少員工的不安全行為,杜絕事故的發生。因此,改善那些使員工產生不安全行為的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是現代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務。
原理8 再次強調,我們的任務是改變導致員工不安全行為的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安全管理可以通過4個方面到達這個目標:
1.分析:分析導致不安全行為的原因
2.控制:開發制定控制措施或系統
3.溝通:把這些系統要求傳達給業務部門和每位人員
4.實施和監測:實施控制措施,檢測控制的效果。
原理9:安全管理與企業文化
社會在不斷發展,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也已經油料巨大的變化,因此,安全管理的理念也必須改變,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與公司其他職能部門(質量、生產、技術等)相協調,與公司的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互相融為一體。企業管理中,應該努力構建一個開放、領導重視、員工積極參與的安全管理文化氣氛。如果像過去僅僅依賴安全防護設備、安全程序和強制命令來管理安全,是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更難以實現安全績效的持續改進。
原理10:系統衡量標準
這些特征通常表現為:
1.最高管理層公開的安全承諾
2.強調安全績效考評
3.擁有公司中層管理的支持,并依賴其發揮影響作用
4.明確的安全方針與安全理念
5.員工積極參與
6.管理系統具有必要的靈活性,如變更管理
7.安全管理的作用與成效得到員工的廣泛認同。